首页 > 资讯资讯 > 最新资讯

「中国铁路巡礼」包兰铁路

发布时间:2021/6/29 11:30:01

1958年建成通车的包兰线,起自京包线终点一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站,经五原、l临河、巴彦高勒,两跨黄河后,经乌达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 石嘴山、平罗、银川、青铜峡、中卫,越腾格里沙漠南缘,过干塘(原名 为甘塘) 后进入甘肃境内,再经景泰、白银西(狄家台)、呆兰,在兰州市 东岗镇跨黄河,至兰州东站与陇海线接轨,全长989.78公里,其中甘肃境 内204.7公里。 包兰线是沟通中国东北、华北、内蒙古与西北地区的主要干线之一。 该线分南北两段,包头至银川为北段,长525.28公里;银川至兰州东为南 段,长464.5公里。包兰铁路沟通内蒙古自治区、宁夏回族自治区、甘肃省,连接包头、银川、与兰州,与京包线一起构成北京至兰州运输通道包兰铁路自包头站至兰州站,全长990千米,建于1954-1958年。1954年10月开工,1958年7月通车,1958年10月交付运营。为华北通往西北的主要干线之一。线路基本沿着黄河两岸、乌拉山南麓、卓资山西麓、贺兰山脉西行,在三盛公、三道坎和东岗镇三跨黄河,中经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,并在中卫和干塘之间经过腾格里沙漠边缘,是著名的沙漠铁路。

1957年3月,部分主体工程开工,5月全面展开施工。三盛公和三道坎黄河大桥,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,尤其是三盛公黄河大桥最为艰巨,它由12孔55米下承式钢桁梁组成,全长682.5米,桥梁基础施工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,入土深度30至50米。全桥需要36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桩408根,总长近15公里。独立桥梁团于1957年3月1日开工,1958年6月15日建成。三道坎黄河大桥,全长340.6米,由3孔55米下承钢桁梁和6孔28米钢板梁组成,桥墩为混凝土沉井基础。由铁二师承建,1957年7月1日开工,1958年9月9日建成。在两座大桥施工中,1958年春,为了战胜黄河水汛的破坏,铁道兵指战员们昌着风寒,坚守在工地上游两岸,不断地爬冰堆,放炸药,奋战7昼夜,炸碎冰凌30多万立方米,化险为夷,保住了大桥的安全。在伊克昭盟西部鄂尔多斯大沙漠修路的部队,要经常与风沙作斗争。有时十级左右的大风突然袭来,顿时黄沙弥漫,天昏地暗,刚修建的路基,有时被流动的沙丘覆盖,有时被风刮得无影无踪。部队施工和生活用水要靠汽车到十几乃至几十里以外去拉。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,广大指战员以苦为荣,满怀"今日吞风饮黄沙,明天彩虹草原挂"的豪情,忘我劳动,保证了许多工程项目提前竣工。1957年4月开始从公庙子铺轨,11月至三盛公黄河大桥。铺轨进入银川平原后,纪录天天刷新,由人工日铺轨6.15公里提高到7.3公里,最高达10.45公里,1958年7月25日铺到银川古城,30日与铁道部第一工程局铺轨队胜利会师。

西段,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从兰州起开始施工。1958年7月30日,东西两段在银川接轨,包兰铁路的通车,连接了自治区和西北、华北各省,使自治区丰富的资源运往全国各地,对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,促进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,构建工业体系都起到了巨大作用,为自治区成立后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,飞跃发展煤炭工业、钢铁工业、石油工业,实现农业机械化、农村电气化,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,并抒写了中国铁路史上沙漠修筑铁路的新篇章。

20世纪80年代末,包兰线运量不断增加,为提高运输能力,兰州铁路 局对包兰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。 1989年,兰州铁路局对包兰线进行部分电气集中改造,改善站舍、站 场设备;投资62.2万元,完成对景泰站的改造。1990年,干塘至兰州西间 部分货物列车改为DF4型内燃机车;渠口堡至枣园堡间增设铁桶堡会让站。 1989 一1995年,对包兰线石嘴山至兰州|段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,按立 项和施工两个阶段完成。